• 做文明徐州人 让城市更美好
  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新闻 > 要闻 > 正文

积极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

2024-05-08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编辑:杨庆宇
2024-05-08  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本报记者 闫琦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正在成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聚焦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实施涵盖“建设区域教育医疗中心”在内的11项重大事项行动方案,旨在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首位度,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更好地承担起拓展江苏发展纵深的功能,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在徐高校建设发展,全市高等教育规模、层次、能级实现新的跃升,引领支持徐州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蓝图中,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是徐州的巨大优势,徐州如何做好优势转化文章?

坐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12所高校近20万名大学生,徐州深挖本地高校科研“富矿”,推动科研资源、人才资源双向流动。

近年来,校地各方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惠共赢”的思路,加快实现地方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同高校科技、人才、学科优势精准对接,为徐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

3月26日,徐州市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我市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

科技创新、产教融合是校地合作的第一号主战场。

当前,围绕支持高等教育提档升级,徐州积极搭建平台,鼓励高校融入地方发展,完善校地合作互动机制,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

徐州工程学院与维维股份共建大豆与植物基食品联合研究中心,引进一系列先进加工设备与检测设备,重点攻关小分子、高纤维、全营养植物基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助力企业“拳头产品”迭代更新。

“校企联合科研攻关,让老品牌焕发新生机。”维维股份食品研究院院长助理王莉说。

为了扩产能、降成本,上海好的食品有限公司在铜山区棠张镇投建新厂房,一场“揭榜挂帅”校企对接会,让该公司行政副总闵庆友有了开拓食品研发新赛道的想法——与徐州工程学院郑义博士团队达成减糖、多口味、多营养新型沙琪玛产品研发项目合作。不到一年时间,坚果类、果蔬类、杂粮类系列新型沙琪玛产品陆续上市,年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我们针对产业链技术链‘卡脖子’环节,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无锡德科立、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共建江苏省激光雷达用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人才攻关联合体。”江苏华兴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帅说,联合体计划在3年内协同攻关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和芯片产品,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徐州肩负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重任,迫切需要通过校地融合发展,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教育高地能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等教育的区域首位度巩固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当前,徐州正处于政策利好叠加释放的关键时期,创新发展的机遇可遇而不可求。

建好云龙湖实验室、细胞治疗药物实验室等平台;联合打造工程机械、安全应急、新能源、工业化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零碳负碳、稀土光电、细胞治疗、柔性电子、石墨烯/橡胶功能材料等新兴未来产业……如今,徐州乘时乘势、有所作为,积极构建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推动产教融合、城校融合、引育融合不断迈上新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新闻爆料:0516-82345678  商务合作:0516-85792397 13775881757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及其他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